截至2024年12月,中国商飞(COMAC)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已经获得了超过1300架的订单,合同金额高达9000多亿元人民币。这些订单不仅涵盖了国内多家航空公司,还吸引了来自国际市场的关注。为了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中国商飞已向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提交了适航申请,为潜在的出口订单做准备。此外,2024年5月,航空工业规划总院中标C919大型客机批生产条件能力(二期)建设项目,标志着C919产能正在加速扩张。预计在未来几年内,C919将逐步交付给国内外客户,成为全球航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江苏省无锡市作为国产民机研制和生产的重要基地,目前拥有近102家核心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2.66亿元,同比增长13.1%。随着国产民机商业运营的快速推进,无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4年12月4日至6日,第十四届航空工业国际大会暨第二届大飞机产业可靠性发展大会在无锡召开。此次会议聚焦航空产业链发展、大飞机可靠性提升、航空计量测试等多个关键领域,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400余名专家和代表参加。通过这次盛会,无锡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航空工业版图中的重要地位,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为了推动航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航空工业党组于2024年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了涵盖科技全周期创新、重大科技专项、体制机制改革、英才培养以及评价体系在内的五大创新行动计划。这标志着航空工业正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以支持国家长远发展目标。特别是针对新一代装备的研发,航空工业强调了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等多位专家就如何实现航空科技的自主创新发表了主题演讲,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2024年,航空工业在无人机和直升机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由一飞院研制的“启明星50”大型太阳能无人机成功完成了首飞任务,这款无人机采用了双机身布局设计,是世界上首款完全依赖太阳能驱动的全电大型无人机平台。它可以在高空长时间飞行,执行侦察、通信中继、环境监测等多种任务。“吉祥鸟”系列民用直升机在新机型研发和适航取证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其中AC313A大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的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而Z15(AC352)型“吉祥鸟”直升机则于7月26日获得了型号合格证,具备了进入国内民用市场的条件。
空客公司继续加强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关系,双方在多个层面展开了广泛交流与合作。例如,在本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空客展示了其最新的民用飞机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包括CBJ公务机和C919移动数字飞机展示平台。同时,空客还与中国商飞就未来供应链布局及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一致同意将进一步优化合作模式,共同应对全球航空市场的新挑战。此外,空客也在积极探索与中国企业在低空经济、绿色航空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机会,力求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现场召开建设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主题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系列旨在提升直升机研发、生产和售后服务能力的战略举措。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继超表示,航空工业将聚焦低空经济装备的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特征,加快新一代装备的研制。此次发布会上,航空工业还展示了自主研制的系列化直升机产品,彰显了其持续创新发展直升机领域的决心和目标。特别是在应急救援、森林防火、医疗救护等方面,新型直升机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社会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尽管中国航空工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全球航空业仍然面临着供应链问题的严峻挑战。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2024年的飞机交付量预计为1,254架,比年初的预测少了30%,而2025年的交付量预计将增至1,802架,但仍远低于早先预计的2,293架。这些问题不仅导致成本上升,还限制了需求增长。面对这一现状,航空制造商正在采取措施解决供应链瓶颈,如增加库存、寻找替代供应商等,以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024年,中国航空工业在自主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C919大飞机订单的快速增长到新型无人机和直升机项目的稳步推进,再到航空工业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五大行动计划,无不显示出这个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的关键时期。展望未来,随着更多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国航空工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中国航空工业将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