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北京——为期三天的“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本届大会以“智能驱动,责任共担”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政府官员参加,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应用前景以及伦理治理等热点话题。
大会开幕式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主席杨强教授表示,生成式AI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最前沿领域之一,它不仅能够创造高质量的文本、图像和音频内容,还能应用于医疗、教育、金融等多个行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他强调,生成式AI的发展将推动人工智能从预测性工具向创造性伙伴转变,为人类带来更多可能性。
大会期间,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展示了最新的生成式AI技术和应用案例:
1. 多模态大模型:谷歌发布了其最新的多模态大模型“Gemini Pro”,该模型能够在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之间进行无缝转换,提供更加丰富和自然的交互体验。谷歌还展示了Gemini Pro在虚拟助手、教育辅导、医疗诊断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2. 智能创作平台:微软推出了基于生成式AI的智能创作平台“Microsoft Creative Studio”,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文本输入或语音指令,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文章、图片和视频内容。该平台已经应用于新闻媒体、广告营销等领域,显著提升了内容创作效率。
3. 个性化推荐系统:阿里巴巴展示了其最新的个性化推荐系统“AliGenie 4.0”,该系统利用生成式AI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习惯,实时生成个性化的推荐内容,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4. 合成媒体与娱乐:迪士尼成立了专门的AI部门,探索生成式AI在娱乐内容创作中的应用。公司展示了多个由AI生成的电影片段和动画角色,这些内容不仅逼真度高,还能根据观众的反馈进行实时调整,创造了全新的互动娱乐体验。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迅猛发展,伦理治理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大会特别设立了“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专题论坛,邀请了多位法学专家和伦理学者,就AI伦理治理的法律法规、伦理原则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讨论。
欧盟委员会数字政策负责人Gillian Crossan在论坛上表示,欧盟正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法案》的立法工作,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的AI监管框架,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她强调,AI系统的透明度、公平性和隐私保护是当前AI伦理治理的重点。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涛指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需要从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自律等多个层面入手,确保技术的发展既能推动社会进步,又能保障公共利益和个体权益。他呼吁全球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统一的AI伦理准则,促进AI技术的健康发展。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在大会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已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未来,将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同时,他表示,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大会上,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生成式AI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例如,清华大学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生成式AI的基础理论研究、算法优化和应用场景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此外,腾讯与北京大学也宣布成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探索生成式AI在社交网络和内容创作中的应用。
多家企业分享了生成式AI应用的成功案例:
1. 智能客服系统:京东智能客服系统通过生成式AI技术,实现了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分析,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2. 智慧城市管理:华为推出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通过生成式AI技术,实现了城市交通、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 自动驾驶:百度Apollo展示了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生成式AI技术,实现了更加精准的环境感知和决策控制,提高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政府官员搭建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未来,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便利。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前景,也为全球AI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人工智能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加智能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