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北京 —— 在近日举办的“2024全国智慧矿山创新发展大会”上,来自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慧矿山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会议期间,一系列最新的智慧矿山解决方案和技术成果得以展示,标志着中国智慧矿山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5G+AI赋能矿山智能化转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联合发布了《5G+智慧矿山白皮书》,详细介绍了5G技术在矿山行业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白皮书指出,5G网络的低延迟、高带宽特性为矿山智能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尤其是在无人驾驶矿车、远程操控设备、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矿山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大数据与物联网助力精准管理:随着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矿山企业能够实现对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维护预测,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运营成本。例如,洛阳钼业三道庄露天矿通过智能化调度系统,大幅降低了矿山运输成本,促进了环保零排放和本质安全化,减少了低品位废石排放,保护了矿区生态环境。
无人化与自动化提升作业安全:矿山无人驾驶装载车选择最优路线自动行驶、装卸,实时监测各作业区的自动化配矿、智能化派单完成的铲装量、运矿量等生产设备运行情况。这种“少人则安、无人更安”的场景正在成为现实,显著提高了矿山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政策支持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刘涛表示,到2026年,中国将建立完整的矿山智能化标准体系,针对重大灾害可以智能预警,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煤矿、非煤矿山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或机器人替代率达到80%以上。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矿山生产的安全性,还将为中国智慧矿山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和技术保障。
节能减排与资源高效利用:智慧矿山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还促进了绿色矿山建设。通过智能化管理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矿山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友好保护。如石门海螺数字化智能矿山系统实施后,企业能源消耗下降1.2%、二氧化碳减排1.0%,对比峰时同产量可节约电费6804元/天,每年生产300天,总计可节约204.12万元/年。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湖南已建成绿色矿山419家,并计划完成7000公顷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智慧矿山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数字技术与矿山资源开发深度融合,实现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是打造绿色矿山、构建“绿色矿业”的重要举措。
多方合作共建创新生态:大会上,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智慧矿山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迈智慧矿山研究院与多家矿业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矿山智能化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此外,天津水泥院也展示了其低成本、数字化、少人化的智慧矿山系统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
金融机构助力转型升级:为了推动智慧矿山建设,金融机构也在积极行动。建设银行保康支行向湖北某矿业企业发放了1.5亿元贷款,支持其按照智慧矿山、安全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进行转型升级。多家银行和投资机构表示,将继续加大对智慧矿山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助力矿山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清华在大会主旨演讲中指出,智慧矿山是未来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5G、AI、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矿山将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矿业行业带来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推动智慧矿山产业链的全面发展,提升矿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矿业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