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北京 —— 在今日举行的“2024(第十四届)航空工业国际大会暨2024(第二届)大飞机产业可靠性发展(无锡)大会”上,来自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当前航空工业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会议期间,多项前沿科技成果得以展示,特别是在大飞机项目、绿色航空、智能化技术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彰显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C919订单量持续增长:自2024年以来,国内航空公司持续签订C919订单,计划交付周期跨越“十四五”至“十六五”。目前,国产C919大飞机已经拿下超过1300架订单,对应金额高达9000多亿元。这不仅标志着C919项目的商业成功,也为中国航空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机遇。
适航认证稳步推进:中国商飞为C919向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提出适航申请,为潜在的出口订单做准备。此外,2024年5月,航空工业规划总院中标C919大型客机批生产条件能力(二期)建设项目,C919产能正加速扩张。这些进展表明,C919正在逐步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和支持,有望成为全球航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量增加:国际航协预测,2024年可持续航空燃料产量将增加3倍,达到19亿升,占全年航空燃料需求的0.53%。中国也在积极推动SAF的研发和应用,以减少碳排放,促进航空业的绿色发展。例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珠海航展上展示了多种新型绿色航空技术和产品,包括电动飞机、混合动力飞机等,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绿色航空行业级评价启动:航空工业制造院在2024年质量、安全、环境、能源体系管理评审会上宣布启动绿色航空行业级评价,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有序落实节能环保改进方案,逐步形成员工自觉、单位自主、职能部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智能化技术助力航空制造: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航空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智能化转型。例如,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入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优化,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此外,多家航空企业还与华为、阿里云等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推动航空制造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扩展:无人机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民用到军用,从物流配送到空中巡检,无人机已经成为航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大会上,多家企业展示了最新的无人机产品和技术,包括长航时无人机、高速无人机、垂直起降无人机等,展现了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阔前景。
国际合作促进技术交流:中国航空工业在保持自主研发的同时,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机会。例如,中国商飞与空客、波音等国际巨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共同推动航空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此外,中国航空工业还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向海外出口了包括C919大飞机、ARJ21支线飞机等在内的多型先进航空产品,提升了中国航空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为了提高中国航空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例如,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原司长杨桢梅在大会上表示,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各项活动,争取在航空标准制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此举有助于提升中国航空工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推动中国航空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
国家政策支持航空产业发展:为了引导航空工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例如,《2024-2043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预计未来20年中国需要补充各型民用客机8278架,其中宽体干线飞机1546架,窄体干线飞机6246架,支线客机486架。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支持。
标准体系建设确保高质量发展:为了确保航空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制定了《智慧矿山建设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为航空工业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指导。此外,相关部门还在研究制定航空伦理准则和技术标准,确保航空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24年的中国航空工业在大飞机项目、绿色航空、智能化技术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推广,航空工业正在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航空产业链生态体系,为全球航空工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本公司相关产品的解决方案
本公司已经对相关产品的该行业问题进行了解决,如若需要查看,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跳转至相关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