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北京——在“2024(第六届)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来自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AI)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会议强调,随着生成式AI和具身智能(Embodied AI)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标准体系的完善,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9月,我国生成式AI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7.8%。这标志着生成式AI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广泛应用于内容创作、客服机器人、虚拟助手等多个领域。生成式AI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CV)和多模态大模型(MLMs),能够自动生成高质量的文本、图像、音频等内容,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效率。
内容创作:腾讯混元大模型和阿里通义千问等生成式AI工具,已经在新闻写作、广告文案、剧本创作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客户服务:京东智能客服系统通过生成式AI技术,实现了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分析,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虚拟助手:小米推出了基于生成式AI的智能家居助手,能够理解用户的语音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操作,极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
具身智能(Embodied AI)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它通过控制物理实体在现实和模拟环境中进行交互,实现了更加复杂和灵活的任务执行能力。与传统的对话智能体(如ChatGPT)不同,具身智能体不仅能够理解和生成语言,还能感知和操作物理世界中的物体,展现出更高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智能机器人:达闼科技推出了具备高度自主导航和任务执行能力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已在多个商场、机场和医院投入使用,提供了导览、咨询、清洁等多种服务。
自动驾驶:百度Apollo平台通过引入具身智能技术,大幅提升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开展商业化运营。
工业制造:华为与富士康合作,开发了基于具身智能的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调度和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推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四川省正式对外发布了《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总体工作方案》,目标是在2027年使全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到两千家以上,总产业规模突破两千亿元人民币。此外,国家科技部也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法律法规制定,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推动智慧矿山建设,金融机构也在积极行动。建设银行保康支行向湖北某矿业企业发放了1.5亿元贷款,支持其按照智慧矿山、安全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进行转型升级。此外,多家银行和投资机构表示,将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会上,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例如:
华为与清华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生成式AI的基础理论研究、算法优化和应用场景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了最新的多模态大模型“通义千问”,该模型能够在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之间进行无缝转换,提供更加丰富和自然的交互体验。
小米机器人与北京大学成立了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探索生成式AI在智能家居和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多家企业分享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成功案例:
智能客服系统:京东智能客服系统通过生成式AI技术,实现了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分析,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智慧城市管理:华为推出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具身智能技术,实现了城市交通、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医疗辅助诊断:科大讯飞推出了基于生成式AI的医疗辅助诊断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自动生成诊断建议,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在大会主旨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随着生成式AI和具身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便利。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全面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2024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前景,也为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政府官员搭建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中国人工智能将继续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推动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用户规模:截至2024年9月,生成式AI用户规模突破2.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7.8%。
应用场景:广泛应用于内容创作、客户服务、虚拟助手等领域,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效率。
技术创新:腾讯混元大模型、阿里通义千问等工具在新闻写作、广告文案、剧本创作等方面展现了强大应用潜力。
智能机器人:达闼科技推出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已在多个商场、机场和医院投入使用,提供导览、咨询、清洁等多种服务。
自动驾驶:百度Apollo平台通过引入具身智能技术,大幅提升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工业制造:华为与富士康合作开发的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调度和优化。
四川省方案:四川省发布了《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总体工作方案》,目标是在2027年使全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到两千家以上,总产业规模突破两千亿元人民币。
伦理治理:国家科技部正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法律法规制定,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华为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生成式AI的基础理论研究、算法优化和应用场景开发。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最新的多模态大模型“通义千问”,提供更加丰富和自然的交互体验。
小米机器人与北京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探索生成式AI在智能家居和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通过生成式AI技术,实现了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分析,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具身智能技术:实现了城市交通、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自动生成诊断建议: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自动生成诊断建议,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中国将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全面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中国人工智能将继续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推动行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