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迎来一系列重要进展,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均进入快车道,根据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平台展示的最新成果,其发展动态可归纳为以下四大要点
一、技术核心突破:从“单点智能”到“多模态协同”
当前国产AI机器人的显著飞跃,是实现了感知,认知与行动的深度协同。新一代机器人不再是仅能执行预设程序的自动化设备,而是通过深度融合大型语言模型(LLM),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控制技术,具备了多模态理解能力、这意味着机器人能够同时处理和理解语言,图像,三维空间信息乃至触觉信号,从而应对更加开放和动态的现实环境。
二、关键能力升级: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水平显著提升
在具体能力上,两大关键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环境感知:感知系统已超越传统的二维视觉,进阶为融合三维视觉,深度感知和力觉反馈的多模态融合感知,是机器人能更精准的判断物体的物理属性,操作精度与可靠性大幅提高。任务决策:得益于专门为机器人任务优化的行业大模型,机器的任务分解与逻辑推理能力增强,机器人现在能够理解“检查并拧紧松动的螺丝”这类模糊的自然语言指令,并自主规划出完整的执行步骤。
三、产业落地深化:从标准化产线渗透至复杂场景
技术的成熟直接推动了产业化应用的深化与拓宽。
AI机器人的应用已从早期汽车、电子等行业的标准化流水线,快速渗透至智能仓储、智慧农业、医疗康复、商业服务等更多元、更复杂的场景。在精密装配、智能分拣、自动化采摘等特定细分领域,AI机器人已实现规模化部署,有效解决了精准作业难题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成为提升各行业效率的“新质生产力”。
四、未来趋势展望:“具身智能”成为发展共识
业界专家指出,未来的竞争焦点将集中在“具身智能”上,即追求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像人一样感知、思考和行动的通用能力。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持续迭代和硬件成本的优化,具备更强自主性、适应性和协同性的AI机器人,将成为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其应用边界将持续扩大。